趙嬌(右)教人制作妝造道具。
趙嬌為顧客做復原妝造。
趙嬌自制的清朝女子旗頭。
趙嬌自制的仿點翠金絲鳳。
“復原妝造”讓你瞬間“穿越”回古代。 受訪者供圖
趙嬌打造的“復原妝”。 受訪者供圖
推開銀川市金鳳區新華聯廣場12號樓1單元一扇雕花木門,檀木香氣裹挾著淡淡的脂粉味撲面而來。青磚地面泛著溫潤的光澤,竹制屏風上的水墨山水若隱若現,博古架上陳列的螺鈿梳妝匣、鎏金步搖在暖黃燈光下流轉著古韻。
“復原妝妝娘”趙嬌手持一支羊毫筆,正專注地為模特勾勒眉形,黛色筆鋒輕掃間,仿佛將千年時光都凝在了這一方妝容之上。這位37歲的化妝師,用十余年光陰,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里,搭建起一座連通古今的美學橋梁。
A
白天做生意帶娃 深夜對鏡練化妝 她把虎頭虎腦的兒子妝扮成唐朝少女
初識趙嬌,是在某社交平臺一篇《改造兒子唐宮少女過程》的筆記中,她通過一步步地化妝改造,讓虎頭虎腦的兒子搖身一變成了活潑可愛的唐朝少女,評論里都在贊嘆她精湛的化妝技巧和服裝搭配。
“我現在的工作就是研究古畫、古籍里的女性妝容,盡可能地將這些妝造復原出來,然后將仿妝發布到互聯網平臺上,也算是個‘美妝博主’。”趙嬌笑道。
愛美是人的天性,中國最早的化妝行為可追溯到西周時期。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在《菩薩蠻》中記載了相關場景,“懶起畫蛾眉,弄妝梳洗遲。照花前后鏡,花面交相映。”在古代“美妝博主”的帶領下,落梅妝、赭面妝、面魘妝、斜紅妝等各種流行妝面層出不窮。
在我國古代,已經有了負責女子洗漱和妝面發型的“專職人員”。到了今天,“化妝師”分化得更加細致,分布也更加廣闊。趙嬌一類的“復原妝妝娘”則是為了更好地復原時代特征,再根據每個人的長相特征,為其打造獨一無二的“復原妝造”,瞬間“穿越”回古代。
趙嬌的美學啟蒙,早在童年時期就已悄然萌芽。“小時候別的孩子都愛出去玩,我卻喜歡在家空踩縫紉機,噠噠噠的聲音聽著特別入耳。”回憶起年少時光,她的眼中閃爍著光芒。“后來,因為家庭變故我無奈離開學校,跟著表姐學習手推繡技藝。”在河南省鄭州市的工坊里,銀針穿梭于綢緞之間,花鳥魚蟲在她的指尖栩栩如生。這段經歷不僅讓她掌握了精湛的手工技藝,更在心底種下了對美的執著追求。
一次逛街,偶然看到影樓櫥窗宣傳片中模特精致的妝造,如同一束光照進了趙嬌的世界。“那一刻我就想,要是能把人變得這么美該多好。”她毅然辭職,到鄭州市的美容機構學習專業化妝技術。可惜命運總是愛開玩笑,學成歸來后,因父親的羊肉店生意紅火,她不得不去幫忙。緊接著,結婚、生子,生活的瑣碎漸漸淹沒了曾經的夢想。可每當走在街上看到招聘化妝師的啟事,她總會忍不住駐足詢問,心底的那簇火苗從未真正熄滅。
26歲時,趙嬌來到銀川定居,白天忙著做生意、照顧孩子,晚上等家人入睡后,她便對著鏡子反復練習化妝,常常到凌晨三四點。“那時候純粹就是熱愛,只要能提高化妝技巧,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這份執著,終于在28歲那年迎來轉機。一次偶然刷到快手美妝視頻,重新點燃了她心中沉睡已久的夢想。
B
古籍壁畫找靈感 鵝毛紗布做頭飾 為還原古代妝造自學服裝設計與制作
加入快手化妝團隊并擔任化妝師后,趙嬌首次接觸到了復原古代妝造領域。“第一次看到復原的唐代妝容,我就被深深震撼了。原來美可以如此有深度,每一種妝容背后都藏著一個時代的故事。”從此,她一頭扎進古代妝造研究中。為了準確還原各朝代的妝容,她翻閱了《妝臺記》《中華古今注》等古籍,對著敦煌壁畫、古畫中的人物妝容反復琢磨,甚至逐幀分析古裝影視劇里的妝造細節。
“復原妝造可不是簡單的模仿,而是要深入了解每個朝代的文化背景、審美觀念。”趙嬌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,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各朝代妝容特點:漢代崇尚“清水出芙蓉”的自然美,妝容以素雅為主;唐代國力強盛,妝容風格華麗張揚,盛行紅妝,搭配面靨、斜紅、花鈿等裝飾;宋代受理學影響,妝容轉為淡雅清新,唇形偏薄,出現類似現代咬唇妝的漸變效果……這些知識,都是她通過查閱大量資料考證和實踐摸索得來的。
為了呈現最真實的古代妝造,趙嬌不僅在妝容上下足功夫,更自學了服裝設計與制作。“市面上復原的古裝太貴,自己動手不僅能節省成本,還能更好地還原細節。”她重新拾起童年踩縫紉機的功底,從選料、剪裁到縫制,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。遇到復雜的工藝,就上網查閱教程,向非遺傳承人請教。
頭飾制作更是趙嬌的拿手絕活。為了制作出精美的頭飾,她融合了仿點翠、金絲鳳、絨花、絲網花等多種非遺技藝。“仿點翠用的孔雀毛太貴,我就嘗試用鵝毛染色替代;葉子用紗布制作,既能呈現出通透感,成本又低。”制作旗頭時,她想起小時候媽媽做布鞋納千層底的方法,用一層布一層面糊定型,再進行裝飾。這些變廢為寶的巧思,讓她的頭飾作品既保留了傳統韻味,又充滿創意。
C
“穿越妝容”引客來 文化入心更“出圈”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古代妝造背后的故事
近年來,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,漢服、古風攝影等領域迎來爆發式增長。數據顯示,2024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達到168.8億元,與之配套的妝造服務需求也水漲船高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趙嬌的復原妝造事業迎來了春天。她的小紅書賬號“瀾桐”憑借精美的作品獲得了9.6萬點贊和收藏,甚至有粉絲從外地來銀川旅游時,還會專程找她打造“穿越妝容”。
“現在找我做復原妝的客人,有拍古風寫真的,有參加漢服活動的,還有景區的演員。”趙嬌介紹道,“我希望能讓更多人體驗復原妝的魅力,了解傳統文化的美。”在與客人的交流中,她發現,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古代妝造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。“有位客人做完唐代妝容后特別興奮,說終于明白為什么古人會用那么多裝飾,這些都是當時社會繁榮的體現。”
除了服務客戶,趙嬌還致力于培養新一代復原妝造人才。目前,她的工作室已培養了6位學員,畢業后大多在景區、古風影樓工作。“有位學員剛來時想學網紅妝,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徹底改變了想法。網紅妝大多千篇一律,而復原妝要根據人物的氣質、朝代特點進行調整,每個人呈現的妝造都是獨一無二的。”
然而,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諸多挑戰。“很多人想學復原妝,但專業的培訓機構很少。”趙嬌坦言,目前復原妝造領域存在人才短缺、標準不統一等問題。
“以古為源,融古為己,化古為新。”老師的這句話,一直是趙嬌的創作理念。未來,她計劃推出更多系列化的復原妝造作品,舉辦古代妝造藝術展,并嘗試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妝造相結合,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。“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更多人認識、認可復原妝造,讓千年古韻在現代社會繼續綻放光彩。”趙嬌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,正如她筆下的妝容,歷經歲月沉淀,愈發璀璨動人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蔡莞郁/文 見習記者 彌楠/圖)